心血管疾病是導致我國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和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以及生產生活方式和疾病譜的不斷變化,其發生率和死亡率正快速上升。《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提出:到2030年,全民健康素養水平大幅提升,因重大慢性病導致的過早死亡率明顯降低,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率由2015年的238.4/10萬下降至 190.7/10萬。
2023年9月29日是第24個世界心臟日,今年的主題為“相知用心(USE HEART,KNOW HEART)”,旨在希望醫患通過相知相護、攜手同心,共同提升我國心血管疾病的救治率,促進每一個中國人的心血管健康。
在2023年世界心臟日來臨前夕,光明網衛生頻道攜手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等行業機構和數十家醫院科室,于9月27日發起了“2023年世界心臟日‘相知用心’主題直播 系列科普活動”,旨在通過大咖沙龍、科普脫口秀、直播互動等形式,與大眾分享心臟健康管理經驗,交流心血管疾病預防心得。作為創新核藥領先企業,先通醫藥深耕心臟核醫學領域多年,也參與了本次活動。
在“大咖專家 共話心血管防治”環節,北京醫院心內科主任汪芳教授,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核醫學科主任石洪成教授,北京電力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張蛟教授,與大眾分享了急性胸痛救治的規范流程和操作、心臟全程健康管理經驗以及心血管疾病預防的心得。
近年來,心臟核醫學蓬勃發展,在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臨床診療決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并日益得到關注和重視。
心臟核醫學更強調功能學意義上的缺血評估,而不僅限于解剖學層面。傳統的冠脈造影或冠脈CT等方法主要用于解剖學的評估,即檢測冠狀動脈是否狹窄或堵塞。然而,這些方法不能提供關于心肌水平血流灌注情況的功能學信息。現在,臨床上越來越重視功能學的評估,心臟核醫學提供了一種非常好的、無創的功能學評估方法。特別是對于可疑冠心病或已初步診斷冠心病的患者,通過心臟的核素心肌灌注顯像、運動負荷或藥物負荷的顯像,就能做出功能學上的判斷,從而指導臨床治療決策。
核素心肌顯像在冠心病的診斷、危險分層、存活心肌檢測、治療決策制定、療效評價、預后評估以及其他多種心臟疾病的診治中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在直播活動中,石洪成教授分享到,“核素心肌顯像安全可靠,是心內科醫生一個非常得力的助手。其既可以實現早期診斷冠心病,患者有沒有發生心肌缺血一目了然;同時,又能為冠心病患者后續的治療、干預、管理提供非常好的幫助。”
核素心肌顯像可分為核素心肌灌注顯像和核素心肌代謝顯像。其中,核素心肌灌注顯像(MPI)是診斷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準確且循證醫學證據最充分的無創性方法。
MPI的基本原理是心肌灌注顯像劑在心肌內的攝取和分布,與注射顯像劑時冠狀動脈的血流量呈正比,并與心肌細胞的活性密切相關,心肌缺血或壞死時,局部顯像劑的攝取呈減低或缺損,可以通過后處理的圖像直觀地觀察到。
MPI包括靜息和負荷兩種類型。靜息顯像的目的是觀察平靜狀態下患者心肌血供的情況,而負荷顯像則可以觀察患者冠狀動脈的儲備功能障礙。其中負荷顯像又分為運動負荷和藥物負荷。對于無法進行體力活動患者,如老年人或有骨關節問題患者,藥物負荷試驗是更合適的選擇。MPI能通過觀察心肌在靜息狀態和運動負荷或藥物負荷前后的灌注變化,來判斷是否存在缺血情況,以及缺血的位置和范圍。
石教授還分享到:“核素心肌灌注顯像這項技術非常成熟,在整個心肌檢查過程中,可以對心肌缺血的診斷,危險分層,治療決策提供很好的幫助。此外,整個檢查安全穩妥,只使用了微量核素,不會對病人造成傷害,也不會對周圍的人造成不好的影響。”
作為中國創新核藥領先企業,先通醫藥深耕心臟核醫學領域多年,始終致力于服務中國患者,為促進中國患者心血管健康用心用力。先通醫藥一直將患者需求放在首位,堅持研發更安全、更有效、臨床急需的藥物,以更好地幫助醫生和患者實現更高質量的臨床診療。相知用心,你我同行!